时间:2022-09-03 17:47:10 | 浏览:565
你有没有想象过这样的观影体验?等待电影开场时在周边购物,让快递小哥帮你送回家;看电影时可以扫码点餐,新鲜美食即刻送达;看完电影想小憩片刻,美发美甲区、餐饮区、零售区在门口任你挑选。昨天,苏宁影城在京开业,通过影城与零售、餐饮等多业态的混搭,带来有别于传统影院的新体验。放眼京城,面对观影人次的下降,不少电影院纷纷求变,希望通过“不务正业”的新体验吸引人们重回电影院。
“餐影厅”里边看电影边品美食
走进北京苏宁影城慈云寺店,看到的是完全不一样的影院。售票柜台旁,不仅有爆谷工坊、哈根达斯等食品专卖区,还有集合3D拼图、电动牙刷、化妆品等商品的苏宁影城极物店。而在其对面,按摩区、美发区等应有尽有,店面的灯光倒映在大理石地面上,让人有些眼花缭乱。
在这里,消费者观影前后,可以一站式体验多种服务。即使在观影过程中,也可以告别只能看电影的单调模式。
在苏宁影城内的“映象餐影厅”里,可以边看电影边品美食。沙发自带的小桌带有二维码,扫码点餐后,海鲜、牛排、日料等现制美食就能送到座前。旁边的照明灯既方便用餐,又不会干扰到其他人的观影体验。为了方便服务员送餐,沙发之间的间距比普通影院更大。记者查询发现,“映象餐影厅”的价格也比普通影厅更高,在70元左右。
苏宁影城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苏宁影城首次尝试“影城+零售”模式原型店,通过丰富的商品、餐饮、娱乐体验项目,升级顾客的到店体验,延长顾客在电影院的停留时间,提升人均消费金额和频次。这样的全新模式,也是在影院市场竞争下的新探索。
“北京的电影院已经超过200家,过去以量取胜的战略不再是院线面对市场竞争的法宝。让影院消费与众不同,满足观众多元的观影需求,才是提升影院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据悉,苏宁影城将通过自建、外租、并购多种路径,打造超级旗舰店、尊享店、社区无人店、点播影院四种模式的影院。
新型影院刮起“跨界风”
除了苏宁影城,京城也悄然出现了一些其他形式的新型影院,通过跨界经营,满足消费者更加多元的需求。
记者走访看到,位于来福士商场5层的三克影院采用了“观影+餐饮”的模式,观众在等候的同时可以安心用餐,电影开场前会有工作人员提醒,其文艺复古的装修也让人不自觉地感到放松。
位于朝阳区的中骏世界城今年引入了国内首家将酒吧和电影结合的沃美启泰影城,目前这里已经开始试营业。瞄准白领的需求,影院里的酒吧提供了小憩的空间和场景,同时,影院在装修中也融入了“星级太空舱”设计理念,其中的VIP影厅提供“空姐式服务”,一次性拖鞋、毛毯、免费果盘等成为看电影时的标配。
为何电影院不专注于观影生意,而是玩儿起了“跨界”?
数据显示,经历8年的高歌猛进后,中国的电影市场今年露出了疲态。今年上半年,中国内地电影市场总票房为311.64亿元,同比下降2.7%;观影人次从去年同期的9.01亿人次下降到8.08亿人次,降幅高达10.3%。票房、观影人次双降,也让影院行业感受到了危机。
为了吸引顾客,除了新型影院接连诞生外,不少传统电影院也纷纷求变,改变从前“爆米花+饮料”的标配,引入更多样化的体验。例如,位于西单的首都电影院里,观众可以在观影前后享受共享按摩椅,大厅里也集结了各种美食。此外,迷你KTV也已经成为多数电影院的标配。
从拼价格到拼体验
让电影院主动求变的,还有票补减少、电影票价上涨的客观现实。“以前可以拼价格,现在不能再打价格战了。”一位影院从业人士说。去年10月1日起,有关部门取消了第三方和影院自有渠道的线上票补,从2014年开始影响电影市场的线上票补手段成为历史。曾在各大购票APP上经常出现的9.9元、19.9元特价电影票,如今已经很少见到。
票价的提高也直接导致不少观众离开电影院。以今年春节档为例,38.89元的平均票价较去年上涨了10%以上,虽然票房同比小幅增长,但是观影人次却同比减少了近1500万。
“以前电影票便宜,就算体验不好也能勉强接受,现在会选择体验相对好的影院。”经常看电影的王晓青说,观众除了对影片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外,也开始关注电影院的体验。
业界分析,在影院同质化严重的背景下,差异化运营成为吸引顾客的“必杀技”。随着电影票价回归理性,观众会更倾向于选择品牌好、硬件好、体验好的电影院,这也意味着,影院优胜劣汰将进一步加速。
(责任编辑:单征宇)
5月27日,中国电影家协会发布《电影院生存状况调研报告》,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总票房22.38亿元,同比去年下降88%。受访187家影院提供数据显示,一季度每家影院平均收入34.45万元,平均运营成本为117.9万元。全部影院从2月开始
共5张1905电影网讯 电影院只能看电影?大地影院首次打破常规,将音乐节搬进了电影院里。6月18日,大地影院“me现场”巡演在天津市SM滨海城市广场自由人影城举行。这是继杭州、合肥之后的第三站。参与本次演出的有1022女声组合、李行亮、郝云
春节贺岁档电影终于快要来了,因为新冠病毒疫情的影响,你有多久没有去电影院看大片了?想想以前经常去看看美国大片,想想还有些怀念呢,随着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可如何在生意快速回血的时候,给顾客一个好的观看体验感呢?那电影院的设计怎么办? 摘选6
1905电影网讯据悉,昨日上海大光明影院正式改为24小时影院,将全天排片营业,上海的影迷们在晚上至凌晨的时间段有了新的选择。大部分网友对此表示欢迎,热评纷纷表示想要“去通宵看电影”。上海大光明影院始建于1928年,是亚洲第一座宽银幕电影院和
7月16日晚,历经100天改造后焕然一新的永汉电影院举行复业亮灯仪式,以电影生活空间的新面貌正式与大家见面。永汉电影院升级后外观位于北京路186号的永汉电影院初建于1927年,是广州早期电影院之一。永汉电影院曾在20世纪40年代经历战火,后
澎湃新闻记者 陈晨电影院即将正式回归上海生活。自今年3月10日关闭以来,电影院已经从上海市民的生活中消失了一百多天。作为全国最重要的一线票仓城市,上海影院的缺席,直接导致了全国影市进入低迷。大量优质国产片撤档,清明、五一、端午三个小长假,由
光明网记者 姚坤森疫情发生以来影院停业,电影行业发展无疑受到一定影响。猫眼研究院最近调研显示,当前虽然线上、电视端观影仍为疫情防控期间的主要娱乐活动之一,但观众对于院线观影热情依旧旺盛,七成受访者期待去影院观影。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到
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张贴海报。 张亨伟 摄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张贴海报。 张亨伟 摄中新网上海7月21日电 (记者 张亨伟)21日,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展映影院在上海召开防疫安全服务技术培训会。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
文 |李佳蕾编辑|万晓茜制图|李 骁2021中国电影院线在“后疫情时代”的背景下,全国电影院的数量依旧处于增长之中,一方面反映出资本对于电影产业的兴趣并未消减,也间接证明了中国电影产业在疫情防控措施下的有效恢复。另一方面说明我国影院数量依旧
本刊记者/倪伟 徐鹏远发于2022.4.11总第1039期《中国新闻周刊》“靴子落了地,济南影院即日起关门。”3月30日,董文欣在朋友圈转发了一张红头文件,语气平静地说道。当天,济南通报4例新冠阳性病例。两天前,她还庆幸地对《中国新闻周刊》
停,进影院观影还要等等!国家电影局叫停影院复业。国家电影局:所有影院暂不复业 已复业的立即暂停营业。从江苏省电影局获悉,接国家电影局通知,所有影院暂不复业,已复业的立即暂停营业,具体复业时间等国家电影局通知。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3月23
【重回影院!转存,收好这份电影院安全观影小贴士】今天,电影院开门了,但目前疫情仍未结束,安全观影尤为重要!想去看电影,都要做哪些准备?转给小伙伴一起看!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
国泰电影院,原名国泰大戏院(Cathay Theatre),建于1930年。它是外商筹资兴建的(一说由英籍广东人卢根投资兴建),由鸿达洋行设计,1931年竣工。国泰大戏院占地1559平方米(一说1893平方米),建筑面积2153平方米。钢筋
[PConline 评测]二十年前我们肯定没有想到,“看电影”这件事会像十年后那么随心随意;十年前我们肯定没有想到,十年后的现在“看电影”不仅随心随意,而且还能追求更好的效果。现在获取影片的方式不仅简单,而且还能玩出更好的效果。短视频平台不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原本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尽管购物中心、商铺、餐厅等场所均已正常营业,但自今年1月禁止聚集开始,越来越多人已经习惯在家里自主创立娱乐方式。尤其是至今仍未恢复正常营业的电影院,让郁闷了接近半年的电影爱好者,忍不住开